期刊首页
期刊名称:海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中英文)
主管部门:海南省教育厅
主办单位:海南大学
创 刊:1983年
刊 期:双月刊
国际标准连续出版物号:ISSN 1004-1729
国内统一连续出版物号:CN 46-1091/N
国际期刊刊名代码:CODEN HXKEEY
主 编:张永辉
邮 箱:hndk@hainanu.edu.cn
电 话:0898-66187920
本刊从2025年2月19日起启用新投审稿系统,投稿请登录唯一投稿网址:https://hndk.hainanu.edu.cn
南海常见双壳贝类碳含量及粤桂琼养殖贝类碳移出能力
任鹏;吕淑果;王爱民;杨毅;刘敬灿;刘春胜;为了明确南海常见双壳贝类碳含量及评估广东、广西和海南养殖双壳贝类固碳量,对21种热带常见双壳贝类壳碳含量及软体部碳含量进行了测定,同时基于所测贝类碳含量,对广东、广西和海南2022年养殖双壳贝类固碳量进行了统计分析。结果显示:21种双壳贝类软部碳含量为31.33%~43.20%,缢蛏最高,橘色海菊蛤最低;壳碳含量为11.32%~14.35%,翡翠贻贝最高,华贵栉孔扇贝最低;所测双壳贝湿重碳含量为7.10%~11.48%,栉江珧最低,缢蛏最高;广东、广西和海南2022年养殖双壳贝类固碳总量分别为145 936、104 645和164 t,养殖区单位面积固碳量分别为2.78、3.14和0.15 t·hm-2。
密度和饵料日投喂量对科斯塔氏直线脂鲤(Moenkhausia costae)养殖的影响
何银加;於锋;许萱;邱达观;孔德璇;顾志峰;为了揭示热带淡水观赏鱼科斯塔氏直线脂鲤(Moenkhausia costae)的适宜养殖密度及饵料日投喂量,采用循环水养殖系统进行不同养殖密度(0.5、1和1.5条·L-1)和饵料日投喂量(体质量的3%、5%和7%)养殖,比较科斯塔氏直线脂鲤生长性能、摄食率(FI)、水质指标等差异性。结果表明:养殖密度为0.5条·L-1、日投喂量为体质量3%的组别观察到最高的体质量增长率(WGR)为(517.96±56.09)%和特定生长率(SGR)为(3.03±0.15)%·d-1,以及最低的饵料系数(FCR)为1.08±0.02。此外,养殖密度和日投喂量对科斯塔氏直线脂鲤的FCR和FI存在交互作用(P <0.05)。FI、氨氮和亚硝酸盐呈现随养殖密度和日投喂率的增大而增大。G9(养殖密度为1.5条·L-1和日投喂率为7%)中氨氮和亚硝酸盐含量最高,分别为(0.56±0.07) mg·L-1和(0.033±0.003)mg·L-1。对体长-体质量进行幂函数拟合,得到方程W=0.016 5L2.537 3(n=100,R2=0.987 3)。本研究条件下,科斯塔氏直线脂鲤的最适养殖密度为0.5条·L-1,适宜的饵料日投喂量为体质量的3%。研究结果丰富了科斯塔氏直线脂鲤养殖资料,有助于建立科斯塔氏直线脂鲤的养殖技术和指导大规模苗种生产。
不同季节甲醛消毒对罗非鱼鱼卵菌群的影响
王佳文;关博元;蔡岩;李美静;赵章定;王世锋;为研究罗非鱼人工孵化流程中甲醛消毒对鱼卵表面共生菌群的影响,利用16S rRNA高通量测序技术对罗非鱼亲鱼塘未消毒鱼卵(消毒前鱼卵,EP)以及经甲醛消毒后放入孵化系统第2 d的鱼卵(消毒后鱼卵,E2)的表面共生菌群进行分析和功能预测。结果显示,在春季、秋季和冬季,EP鱼卵OTU数目高于E2鱼卵,EP鱼卵Ace、Chao1指数显著高于E2鱼卵(P<0.05),EP鱼卵Simpson指数则显著低于E2鱼卵(P<0.05);消毒前后微生物群落结构PcoA分析显示4个季节均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在门水平上,E2鱼卵上拟杆菌门丰度比EP鱼卵增加,在秋季更显著(P<0.05);在属水平上,E2鱼卵上鲸杆菌属、芽孢杆菌属和弧菌属丰度显著低于EP鱼卵(P<0.05),而黄杆菌属、假单胞菌属和金黄杆菌属丰度显著增加(P<0.05)。菌群功能预测表明,氨基酸转运和新陈代谢、无机离子运输和代谢、碳水化合物运输和代谢为主要的预测功能。以上结果表明,罗非鱼鱼卵经甲醛消毒转移至室内孵化系统2 d后,其表面共生菌群结构发生显著变化且物种多样性显著降低;潜在益生菌丰度降低,潜在致病菌丰度升高;微生物功能特征无显著差异。
丛生盔形珊瑚转录组微卫星标记的分离和鉴定
卢章旺;李福宇;廖婷馨;李立微;王嫣;丛生盔形珊瑚是中国南海岛礁造礁珊瑚的代表性物种。根据其刺丝囊形态与线粒体基因组CYTB-ND2基因间区插入/缺失(indel)的基因型,丛生盔形珊瑚可分为S和H两种形态型,且二者的遗传和生态表型有明显的分化。本研究通过挖掘丛生盔形珊瑚编码蛋白的转录本序列的微卫星资源,分离和鉴定了11个在两种形态型中均能稳定而均衡扩增的EST-SSR分子标记,并分别在一个S群体(n=16)和一个H群体(n=31)中进行检测和验证。这11个标记均呈现多态性,在S群体,其等位基因数为3~8个(平均4.8±1.9个),观测杂合度(HO)为0.06~0.92 (0.55±0.26),期望杂合度(HE)为0.24~0.83 (0.40±0.27);在H群体,其等位基因数为2~9个(4.5±2.1),观测杂合度(HO)为0.17~1.00 (0.70±0.15),期望杂合度(HE)为0.46~0.86 (0.62±0.19)。仅一个位点(Gf-E24)因存在无效等位基因,在H群体中偏离哈迪-温伯格平衡。
盐雾下Q235钢腐蚀特性及基于VIC-3D的拉伸性能研究
储宵宵;王珍珍;王伟;周智;通过中性盐雾箱对Q235钢连续喷雾1、3、7、21和42 d,对比分析了Q235钢腐蚀后的宏/微观形貌变化、质量损失、表面应变场变化以及各力学性能指标(弹性模量、屈服强度、抗拉强度,断后应变)随失重率的退化规律,研究了不同腐蚀时间对Q235钢的影响。结果表明,盐雾作用加速了钢材的锈层沟壑形貌形成及脱落进程,使微观形貌由稀疏点蚀状向麻点状,再向蜂窝状发展;平均腐蚀速率随着盐雾时间先减小后增大;各力学性能指标与失重率呈线性关系;随着腐蚀时间延长,高应变区域变得更加分散,表面应变场的不均匀性加剧,在弹性阶段和强化阶段尤为明显;盐雾作用会降低断裂阶段应变差值,使材料变脆,宏观表现为断裂形态由斜断裂向阶梯断裂转变。
PDMS协同疏水颗粒复合改性地质聚合物混凝土性能研究
何光元;王珍珍;蒋伊琳;黄振辉;王愿宏;针对水分渗透和侵蚀性离子侵入是降低混凝土耐久性的主要因素,利用聚二甲基硅氧烷(polydimethylsiloxane,PDMS)对粉煤灰和再生微粉进行改性制备相应疏水颗粒,探究了单掺PDMS及其分别与2种疏水颗粒复合掺入对地质聚合物混凝土抗压强度、疏水性能及微观结构的影响。试验结果显示:PDMS与疏水颗粒因其疏水性阻碍离子渗透,减少碱激发过程反应产物的生成,导致抗压强度损失明显,但再生微粉仅作为物理填充作用,疏水改性后对强度损失影响较小;PDMS通过分子末端的疏水基团—CH3与混凝土基体产生化学键合,降低材料的润湿性,与疏水颗粒复合使用后,疏水性能进一步提高;PDMS与疏水颗粒的复合应用导致混凝土基体的平均孔径增大,且在活性颗粒(粉煤灰)复合体系中更为突出。
海岛有机质浸染砂液化特性振动台试验研究
莫朝栋;杜娟;雷枭鹏;张一航;针对海岛区域性砂土,开展不同砂样、不同峰值加速度条件下的自由场地振动台试验,结合试验现象与响应数据阐述砂土液化特性,并对其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结果表明:2种砂土地基均发生变形沉降,伴有喷沙冒水等液化现象;超静孔压比与加速度呈现正相关性,随着埋深的增加,液化风险降低;有机质浸染砂超静孔隙水压力消散速率慢且有残存,标准砂超静孔隙水压力消散速度快且彻底;加速度放大系数呈现高程放大效应,加速度放大系数随加速度增加而增大;循环剪应力随加速度的增加而上升,有机质浸染砂显示出在相同条件下更高的液化风险;显著性分析表明加速度对砂土液化的影响高于埋深。
透明软土相似材料最优配比量化设计方法
李葱葱;谢朋;李昭捷;耿希鹏;为研究透明软土相似材料兼具透明度和相似性的要求,基于正交试验,采用熔融石英砂、纳米白炭黑、正十二烷和15#白油为原材料配制透明胶结土,并通过环刀试验和固结快剪试验测定其物理力学参数(重度γ、内摩擦角φ和黏聚力c),结合多元线性回归分析和支持向量机评价模型构成了透明相似材料的最优配合比一体化设计方法。结果表明:所配制透明胶结土的物理力学参数可以较好地反映天然软土的物理力学参数特点和压缩特性;基于正交试验数据拟合和机器学习得到的多元线性回归方程组及SVR模型搭建了最优配合比和几何相似常数的一个一体化设计方法。
高温环境下水泥改良土抗裂性能试验研究
郝好;杜娟;朱保锋;针对温度对水泥改良土抗裂性能影响的问题,利用数字图像相关技术对不同高温环境下干燥的红黏土和水泥改良土试样表面进行连续应变场测量,定量分析了试样的裂缝形态变化,研究不同温度试样的水分蒸发率、裂隙演化特征、应变场和表面裂隙率演变规律,并通过SEM图像揭示了温度对水泥改良土抗开裂性能的影响机理。结果表明:在相同环境下,水泥改良土的水分蒸发速率高于红黏土的水分蒸发速率,而裂隙比相对减小;干燥时间相同时,较低温度试样表面应力集中现象更显著;随着温度的升高,水泥改良土表面裂隙的发育程度增加;干燥过程中,土块的收缩从裂隙边缘向整体扩展,温度越高最大收缩应变越小。因此,进行水泥改良土施工时,应优先选择35℃左右温度进行养护,以确保水泥改良土具有良好的抗裂性能。
基于全局传递比函数与主成分分析的结构损伤识别
陈焰;乔冠东;王奇;基于全局传递比函数和主成分分析,提取特征值构建损伤指标,并结合损伤指标的统计信息设计阈值,从而提出一种对结构损伤的有效识别新方法。该方法无需事先筛选全局传递比函数,而且将全局传递比函数频带的筛选转化为主成分的选取,避免了经验判断和频带选择对损伤识别结果的影响。数值模拟与模型试验的结果表明,该方法在连续梁、空间钢桁架及钢制信号塔等多种工程结构形式中均表现出良好的适用性,在不同荷载激励条件下均可有效地识别单损伤与多损伤工况。即使在较高噪声水平和较低局部损伤程度的情况下,虽然损伤识别结果可能扩散至邻近区域,但该方法整体上仍展现出较强的抗噪声能力。
血清白蛋白的功能及应用
张英霞;张云;血清白蛋白是脊椎动物血浆中含量最丰富的蛋白质.人血清白蛋白是由585个氨基酸组成的单链蛋白质,分子量为67 kDa.成熟的人血清白蛋白是一个心形分子,由3个结构相似的α-螺旋结构域组成.不同来源的血清白蛋白的氨基酸序列及其空间结构非常保守,它具有结合和运输内源性与外源性物质,维持血液胶体渗透压,清除自由基,抑制血小板聚集和抗凝血等生理功能.最近研究发现,蟾蜍血清白蛋白可能与其皮肤呼吸有关.人血清白蛋白目前已广泛应用于临床.
含硒生物大分子化合物研究进展
黄峙,郑文杰,郭宝江硒是人体必需的微量元素 ,对人类健康有着重要意义 .研究证明 :硒与多种疾病如心血管系统疾病、癌症、HIV感染等相关 ,硒是硒蛋白的组成成分 ,并且在硒酶的活性中心发现含有硒半胱氨酸 ,说明硒与某些含硒生物大分子的结构和硒酶活性有着密切联系 .对含硒的生物大分子 (硒蛋白、硒酶、含硒多糖、含硒核酸等 )已作了大量有意义的研究工作 ,认识它们的重要作用有助于进一步探明硒的生物学作用机理 ,并对含硒活性物质开发具有促进作用
葡萄果实有机酸的研究进展
问亚琴;张艳芳;潘秋红;有机酸是葡萄和葡萄酒的重要风味物质,其组成和含量与葡萄和葡萄酒感官品质密切相关,其中酒石酸是葡萄果实特有的有机酸,关于其生物合成代谢及其调控机制仍很不清楚.笔者综述了葡萄果实中有机酸的种类及其作用、柠檬酸和苹果酸代谢与调节、以及酒石酸合成途径的研究进展,并对今后这一领域的研究提出了一些思路.
裸花紫珠片的抗菌消炎和止血作用研究
符健,邝少轶,王世雄为考察裸花紫珠片的抗菌消炎、止血功效 ,用试管体外抗菌、毛细血管通透性、耳肿胀、跖肿胀、出凝血时间等方法对裸花紫珠片进行了药理研究 ,结果表明 :裸花紫珠片对金黄色葡萄球菌、伤寒沙门氏菌、肺炎球菌有不同程度的抑菌作用 ,对冰醋酸所致的小鼠腹部毛细血管通透性增加和二甲苯所致的小鼠耳肿胀具有非常显著的抑制作用 ,并明显抑制大鼠蛋清性足肿胀形成和缩短小鼠的出凝血时间 .提示裸花紫珠片是一个药理作用较广泛的抗菌消炎药
宠物喂食器控制系统的设计
王瑾;袁战军;提出了一种基于AT89S52单片机的宠物喂食器自动控制系统设计方案.详细介绍了系统的软、硬件设计方法,软件设计包括主程序、供食控制子程序和自动供水控制子程序等程序;系统硬件主要包括语音输出电路、食物供给控制电路、红外感应供水电路和按键调节电路等电路.试验结果表明,该宠物喂食器可实现对宠物的定时供食和自动供水功能,可根据宠物情况灵活调节供食时间、供食量和自动供水感应范围,较好地实现了宠物喂食器的自动控制.
海洋生物毒素研究新进展
邴晖;高炳淼;于海鹏;胡远艳;朱晓鹏;长孙东亭;罗素兰;海洋生物毒素以其毒性强,结构新颖,药理作用特殊,易合成等特点成为药理学和神经科学的有力工具和新药开发的新来源.本文根据海洋生物毒素的化学结构特征将其大致分为3类:即多肽类毒素,聚醚类毒素,生物碱类毒素等,并对其进行了综述,同时对海洋生物毒素的应用前景进行了展望.